永远根植于职工群众
——我区工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职工纪实
桂工网讯(记者 曾寿梅)“工会组织的探亲参观活动,真是太好了,让孩子们实现了游览美丽南宁的梦想!”2013年8月24日,在南宁市竹排冲项目工地打工的陆海艳带着两个孩子,参加自治区总工会联合中建五局广西公司主办的暑假探亲农民工子弟“南宁一日游”活动。
原来,为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服务职工活动,2013年8月初,自治区总工会到南宁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送清凉”活动,了解到建筑工人的需求,立即协调组织开展农民工子女“南宁一日游”活动,还给每个农民工子女发放200元助学金。
农民工子女“南宁一日游”活动,只是全区各级工会倾情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
顺应民意心声,把握服务真谛
“可以免费到戏院看大戏,对我们这些爱好戏剧的工薪阶层来说,真是福音啊!”从2013年5月底,自治区总工会联合自治区文化厅主办“民族戏苑”文化盛宴惠职工周周演活动,每周五、六晚上,组织近千名一线职工到广西明星剧场,免费欣赏各种经典民族戏剧,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在深入企业调研时,自治区总工会干部们深深体会到一线职工改变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愿望。
职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只有摸清职工需求和诉求,开展形式多样创造性的服务活动,才能惠及更多职工。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体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王跃飞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工会干部要强化实干意识,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职工,创新工作,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开展好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三服务”活动。
在2012年开展历时一年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全区各级工会切实做到“面对面”,充分体现“心贴心”,努力确保“实打实”。开展服务职工活动带来的直观变化是,工会干部下基层、进企业、入车间,蹲点班组,与职工零距离接触,同吃、同劳动、掏心窝,掌握了许多一线职工和基层情况的一手材料。工会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工会就在身边”,真正把住了群众路线的真谛。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空间
“龙城工会卡不但能识别会员的‘身份’,还可以享受消费的实惠,很受员工欢迎!”2013年8月7日,柳州市总工会在非公企业开展“工会会员贴心服务工程”活动,为会员办理“龙城工会卡”,永益机械厂工会主席杨哨山和参与的同行赞叹不已。
随着“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帮扶活动让困难职工和劳模深刻感受到工会的温暖,而普通职工却体会不明显。
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有哪些活动载体,才能惠及更多工会会员,建设全区工会“大帮扶”、“大服务”格局?
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经过探索,整合工会内外资源,14个市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全部转型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困难帮扶、互助保障、就业服务、争议调处、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服务职工综合平台,推行普惠化、项目化、实体化、社会化服务,让更广泛的会员享受更贴心的服务,真正把中心建设成为面向全体职工、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深受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与此同时,在全区各级工会推动实施“惠工行动”,建立职工(会员)银行服务卡。全年,在柳州、桂林、梧州、百色、贺州和河池市,16.58万职工(会员)正感受着职工(会员)银行服务卡带来的实惠。
服务职工的举措一项接着一项。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与广西壮家女家政培训学校联合引进了高级月嫂培训项目,为高级月嫂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举行推介会。100名高级月嫂全部与客户签订了用工协议,每月最高可拿到五六千元的薪资,最低也有三千多元,逐渐成为新兴服务行业的高级蓝领。
立足基层和职工实际需要,提升服务基层和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各地工会都在进行“头脑风暴”,主动创新载体和措施,让工会的服务更贴心。
理念和思路的创新,让工会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由此豁然开朗。
建立长效机制,赢得社会赞誉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全区开展劳动竞赛的企事业单位达2.66万家,占企事业单位总数、职工总数的80%以上,提合理化建议26万件,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859项,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美丽广西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工会在倾情服务职工的同时,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维护职工的经济发展权益。
时下,当务之急,就是在实现广西“腾跃”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伟大征程中,工会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促进经济发展。
自治区总工会认真分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以企业为主战场,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大力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和创新型班组创建活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尤其是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先模人物团队作战优势,开展富有成效的各种培训,集中攻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力,从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这一号召,得到了各级工会的积极响应。在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等地,工会组织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和体制。180多个以劳模为主体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纷纷建立起来,1033名劳模和技术骨干参与其中,丰富了劳动竞赛的手段和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推进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职业技能素质。
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作为党和职工的桥梁,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畅通诉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无旁贷。
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又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并付诸行动:在全区所有地级市和112个县级工会全部建立了有专业律师服务的法律援助服务站,还把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延伸到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乡镇和大型企业,实现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目前,全区400多名专业律师和469名其他从事法律援助人员,成为为广大职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的坚实“靠山”。
一个个法律援助服务机构,打开大门,真诚地为前来寻求援助的职工答疑解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赢得了职工群众交口称赞。
各地也在积极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在玉林市,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以非公企业为重点,在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行业,推动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为重点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试点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220个,覆盖职工9564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87%,覆盖企业8743个。
在贵港市,各级工会与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开辟就业门路,提供就业岗位4.58万多个,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为45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帮扶,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实现了再就业。
在来宾市武宣县,县总工会指导思灵乡成立首个村级保洁员工会,不仅为保洁员的权益维护提供保障,有效推进了当前我区正在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百色、贺州等地,工会组织也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措施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办一批实事,暖一片人心,全区各级工会根植于职工群众,踏实做好事办实事,不仅扎实深入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为进一步履职、彰显作为开拓出一片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