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苹果与IBM签署排他性合作协议:针对行业用户推出预装IBM应用的iOS移动设备,以建立全新的企业工作流程和先进的企业级用户体验。
简单的看这条新闻,是一家近十年来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苹果,与一家二十年来最成功的企业级产品提供商——IBM,终于“在一起”的消息。但在笔者看来,这次的跨界合作的背后,确是两家处于深度焦虑中的行业老大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彼此的创新。
两个巨头的无奈
IBM在企业级领域的成功毋庸置疑。但IBM的焦虑与其他大型企业一样,面对越来越多的小型创新公司的竞争,IBM已经从攻势专为守势。在过去的几年中,IBM更多的时候只能利用自己的财务优势不断的收购小型企业和产品来保持自己的创新。虽然这样的方式对IBM这样体积庞大的公司来说也许更便宜,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一家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领袖的企业拒绝收购或被竞争对手抢先占领的话,IBM就很难在这一领域进行追赶。
转头看苹果,作为一家市值超过4500亿美元、营收超过2000亿美元的超级公司,苹果的产品线却简单的可怕。每年推出两款平板、四款笔记本、三款台式机(一体机)、两款媒体播放器以及2-3年才更新一次的工作站产品。苹果的成功源自几乎100%的成功率,但如果连续遭遇两三个滑铁卢,苹果就会迅速回到90年代初的样子。这种情况在乔大爷在世时就不止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产品线设计思路别说是乔布斯和蒂姆库克,就是神仙当CEO也没辙。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苹果的选择也只剩下不断的收购,保持越来越小的优势。
合作背后的逻辑
BYOD或者终端技术无疑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名词,但现实的困境在于无论是消费电子设备厂商还是传统的企业级厂商都没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前瞻性来领导这个冉冉升起的新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在摸索中不断试错,并给自己和用户带来高昂的成本。纵使目前一些企业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所建树,但我们都能看出,这些企业距离成为行业领导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想要成为领导者,技术积累、用户接受度和财力三者缺一不可,但我们目前还看不到这样一家企业。IBM和其他传统企业级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尝试仅限于软件层面,由于无法与硬件和操作系统更深入的结合,导致这些APP还无法达到用户所期待的结果。
而苹果作为全球最成功的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市场运营商,却在企业级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苹果本身也曾拥有企业级产品,但这条产品线已经彻底失败)。而苹果之前的策略是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代自行开发相关的行业市场。但苹果野蛮掠夺一般的渠道策略使得各大总代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深挖行业市场的潜力(苹果的野蛮渠道政策从12年底翰林汇和方正世纪退出总代的事件就可略窥一二),所有的努力都只能用浅尝辄止来形容。一家在企业级市场完全失败的厂商,带着一帮没动力开拓企业级市场的总代;如果说苹果的设备能够在企业级市场有所成就,那么我说这些成就和苹果基本无关。
苹果想不想在企业级市场赚钱?想!但凭借自己赢弱的企业级功底和那个与企业级不太沾边的App Store肯定没戏。
IBM想不想借移动再火一把?当然想!但面对同行的竞争,在移动端没什么基础的IBM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两家选择有限的行业巨头的此次合作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优势互补、门当户对。
在这个混战的市场中,先机显得尤为重要。而两家高管也都知道,在这个市场上,两颗大树就是一片森林,信心爆棚自然是不必说。所以,合作不如来的更彻底一些,签个排他性协议(这是明摆着想要在未来呼风唤雨的节奏啊)。
总结
IBM与苹果的这次合作能够产生怎样的火花?最好的情况是“再一次改变世界”,最差也能在业界掀起一股跨界风潮,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BYOD解决方案。
在宣布合作之后,IBM和苹果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小的涨幅,目前二者都已接近自己的历史最高股价。看来美国股市投资者和中国股市投资者一样,对于高科技、新概念以及相关的转型合作都没什么抵抗力,宣布之后立即暴涨(情形一如湘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