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八年巨变系列报道之一
华晨汽车以自己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出中国汽车自主发展企业的世纪之梦。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华晨汽车在超常规发展征途上,以自己的胆魄、智慧、承诺、责任,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跨越。
本报记者 于贵华
华晨,这个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2013年取得了多个业内佳绩:
——3月13日,新晨中国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华晨汽车成为第一个拥有四家上市公司的自主品牌汽车集团;
——3月15日,华晨之家被媒体评为“最温暖服务”;
——6月18日,华晨汽车获得了宝马授权生产欧Ⅵ排放标准的2.0T发动机技术,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取得当代先进发动机技术的中方企业;
——7月3日,华晨汽车董事长、总裁祁玉民获选福布斯“2013年中国最佳CEO”榜单第四位,成为2013年国内汽车企业唯一一个进入前五强的CEO;
——7月22日,中华H230获C-NCAP碰撞测试五星评级;
——8月31日,《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揭晓,华晨汽车名列第109位,比2012年提升8位;
——11月30日,中华品牌成为J.D.POWER唯一超越行业APEAL平均指数的自主品牌;
……
在解读华晨取得的这些成就时,董事长祁玉民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为自主品牌,华晨从来就没有如此自信过。”
2005年,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空降”华晨担任董事长,挽救一个处在悬崖边上的汽车企业。转眼间,八年过去了。昔日积重难返的华晨,如今已是另一番模样。
2012年,华晨凭借1060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首家辽宁省省属千亿级企业。2013年,华晨汽车更是取得了年销售突破77.7万辆的优异成绩。华晨宝马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是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个取得了当代先进发动机技术的中方企业。
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作为汽车行业的唯一代表领奖。
“我是代表华晨4.7万名员工来领取这份殊荣的,这是对华晨汽车转型升级之路的充分认可。”祁玉民说。他主政华晨就已整整八年,曾在公开场合用“八年抗战”来形容自己的华晨岁月。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华晨的这“八年抗战”意味深长。华晨是如何实现这些奇迹的?本报记者通过对华晨集团的采访,试图寻找究竟、揭开谜团。
立意高远 “三把火”开启新征程
一辆车的命运几乎可以承载一个企业的未来,华晨的转折点就是2006年骏捷的上市
2005年12月29日,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空降”华晨,担任董事长。
彼时的华晨汽车全年销量仅为12.25万辆,中华轿车月销量只有175辆;产品结构单一,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华晨汽车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资金链几近断裂……
毫不夸张地说,2005年的华晨汽车已濒临死亡。
“当时的华晨,财务状况惨不忍睹,企业的员工人心涣散,此前的频繁换人已经让他们失去信心,觉得这个企业谁来都一样。”他对记者回忆说。
那段时间祁玉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压力越大,他的劲头就越足。在对企业进行调研摸底之后,新一届华晨领导班子得出了一个结论:华晨在自主品牌汽车中,高起点和自主研发是优势,关键是如何“转起来”,启动市场。
华晨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大环境下,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
作为这一战略的先声,华晨汽车迅速做了两件事情:将尊驰降价最高达4万元以上;加速骏捷上市步伐。
降价后短短一周时间,一度严重滞销的尊驰,“订车需要到一个月以后才能提到现车”。
作为商务车的尊驰,销量终归有限。而正在研发中的骏捷才是可以用来冲击销量的家庭轿车,但这款车既定的下线日期是2006年9月。
一辆车的命运几乎可以承载一个企业的未来,华晨的转折点发生在2006年,骏捷的上市。为了骏捷这款产品,华晨汽车从合作伙伴宝马那里请来一个三十多人的专家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解决了160多个技术难题,使骏捷提前半年上市了。
凭借骏捷,华晨超额完成了20万辆销量。
尊驰降价、骏捷加速,这是祁玉民烧的第一把火。第二把火,便是开展以品质为核心的“品质、品种、品牌”三品工程。
华晨汽车提出了“品质先,方敢天下先”的经营理念,依照德国宝马的先进管理流程,引进宝马管理团队,聘请原宝马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品质顾问,迅速解决中华、金杯在新产品研发和品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升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
第三把火,则是大力推动管理改革、优化运营。在研发、工艺、采购、商务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降成本。
“三把火”烧过,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8亿元。
路在脚下,“三创新”开创“华晨模式”
华晨提炼出以“品牌创新、研发创新、资本创新”为核心的“华晨发展模式”,实现了品牌、技术和资本的良性互动,开拓出自主企业创新发展的全新路径
八年来,华晨汽车通过高起点的自主创新,打造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整车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合资整车品牌,均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产品已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
实际上,“整合国际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了华晨汽车的DNA。
“十一五”是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华晨生死存亡的关键期。
华晨提炼出了以“品牌创新、研发创新、资本创新”的“三创新”为核心的“华晨发展模式”,实现了品牌、技术和资本的良性互动,开拓出自主创新发展的全新路径。
从2005年的240亿元到2012年的1067亿元,华晨资产净增了800亿元。
八年间,华晨汽车从濒临绝境的企业,涅槃重生,成长为一家高速增长的企业,且一直保持国内汽车行业企业综合排名前十名。
纵观汽车市场竞争,其本质便是品牌的竞争。打造品牌,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2007年,代表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1.8涡轮增压发动机正式投产,改写了中国汽车没有“中国芯”的历史。
在品质方面,华晨针对企业现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品质提升,首先以“品质先,方敢天下先”为经营理念,精心打造知名品牌,树立华晨汽车自主品牌领军形象。
其次,引进了宝马、丰田的理念改造企业现有品质管理流程,设置工厂、经销商、用户三道品质监控防线,构筑强有力的品质保证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协助企业推动流程再造,提升产品品质。
严苛的质量管理带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底,国内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在受检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中,中华骏捷FSV得到了惟一的“五星”评定。
在技术方面,以发动机技术为支撑,华晨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小排量发动机、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1.0T-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系列产品。
在新能源技术研究领域,华晨也走在自主品牌前列。金杯大海狮H2L和中华H230EV电动车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
宏大布局 “大飞机战略”引领辉煌梦想
如果把华晨汽车集团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中华和金杯就是机身;左翼是华晨宝马,右翼是专用车,两翼的发展将带来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如今的华晨,尤其强调“改革促进发展”。
在祁玉民看来,改革助力发展,改革和创新要特别关注三件事:关注城镇化、改革内部、新兴营销模式。他进一步解释道:“城镇化蕴藏着新的汽车市场,事业部改革让工厂进入市场。而电子商务能为传统汽车销售带来启发。”
2014年1月2日,新年后上班第一天,在华晨汽车集团的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上,对集团在新的一年里的改革、管理等方面工作部署正式出台。
而更具体的行动,祁玉民在华晨汽车2014年商务会议上概括为六句话:技术改变世界、品质造就品牌、品牌提升价值、资本打通血脉、文化凝聚力量、改革促进发展。
实际上,华晨汽车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十二五”期间,华晨为自己设定了三个需要进一步突破的课题:品牌、技术和规模。
一是要强力推进品牌经营,“十二五”要力求将金杯品牌打造成国际品牌;将中华品牌打造成世界级的专用车品牌;与华晨宝马进一步深度合作,把华晨宝马打造成中国豪车第一品牌。
二是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搭建新平台,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三是不断提升产能规模,带领企业拉动更多的配套企业发展。经过“十二五”努力,在“十三五”初期,力争实现整车销售150万辆、发动机销售150万台、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同时,努力提高4.7万名员工的待遇,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华晨汽车拟定了一个“大飞机战略”,为企业的升级与转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宏大的产业布局,可以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解读:“如果说华晨汽车集团未来十年的规划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中华和金杯就是最重要的机身,他们是华晨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核心。左翼是华晨宝马,右翼是专用车,两翼的发展将为中华和金杯带来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为这架飞机提供腾飞动力的是核心技术、优秀品牌、发展资金、企业文化四个发动机;零部件和多元化是飞机平稳运行的平衡器。相信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有效运行,一定能使华晨汽车集团实现‘十二五’新的腾飞,并在未来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华晨已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记者好奇的是:“华晨的真正爆发期将是什么时候?”
“真正的爆发期,将在2015年末至2016年初华晨大中华推出之时。” 祁玉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于如今的祁玉民来说,梦想并不遥远:“我们现在比别的自主品牌在技术上提前了十年。我认为,自主品牌的提升很可能从华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