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早已稳健、自信和成熟,发展速度始终名列前茅,跻身全国超大规模城市之一。这里的山形、水势、路向虽然变化不大,但这里的人文和经济变化常常让外地来的人很惊叹。面对三维立体的重庆,纵横交错的巷弄,有一些建筑是重庆的永恒记忆,爱重庆,这些建筑就非去不可。
1、首先要讲的就是解放碑的故事
国家级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重庆,原名叫抗战胜利记功碑,后来重庆解放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解放碑位于重庆渝中区民族、民权、邹容三大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最初是1941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主持修建的“精神堡垒”,采用木质结构,外涂水泥,呈方形锥体,因防空需要,通体涂为黑色。纪念碑高7.7米,寓意七·七抗战。后来,在日机轰炸中被毁。
1947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原址弹坑上建成新纪念碑,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刻“抗战胜利纪功碑”,时称“纪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见解放碑,耗资当时旧币2.17亿元。从地面到碑顶风标高34.5米,碑顶安装一大灯架,高4米,从灯架到风标高3米。碑顶设有标准钟、警钟、探照灯、风向器、方位仪和瞭望台。碑身通高27.5米,内有螺旋式的铁制楼梯,盘旋而上直达碑顶,共141步。在解放碑中,至今仍然存放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胜利时写给重庆人民的信。
1950年10月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词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之后,民众将之简称为“解放碑”。如今的解放碑概念不再止于碑,而是重庆的黄金中央商务区。历史的丰碑成为永远的精神堡垒,激励重庆人民激情奋斗.
2、其次,是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坐北朝南,大门面对长江,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会馆由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三处连成一片的建筑群组成。该建筑群依山、背城、面江,坐落在呈30度角倾斜的临江斜坡上,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清初,频仍的战乱、瘟疫和灾荒,使四川人口锐减、土满人稀、田地荒芜。清王朝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定居,形成了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作为湖北、湖南在重庆商人的聚会之所,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当时的移民实际上还包括广东、河南、江西、福建等省份,之所以统称为“湖广会馆”,既是鉴于“湖广填四川”在重庆城市发展历史中的重大影响,也因为广东在历史上曾隶属于湖广行省。当年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作为地缘帮会机构,会馆的主要职能是联络乡情,以壮乡威。所以,它既是同乡之人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之所,又是同乡之人抵御外侮、互相帮扶的重要组织。
湖广会馆建筑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围墙是黄色封火墙,也就是隔绝火患的意思。站在江边抬头往上看,黄色的墙体呈阶梯状叠落。如今,置身湖广会馆,清静幽深,建筑精美,雕梁画栋,有着浓郁的历史风韵。在湖广会馆旁边的“饭江湖”吃饭时耳边似乎回响的仍是百年码头边的青石踏板声。
3、永恒的经典,复古主义的代表:重庆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被评为“亚洲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新中国十大建筑”,并且收录进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编撰的《建筑史》,是新中国建筑初期复古主义的典型作品。
重庆人民大礼堂于1951年动工,1954年竣工,由贺龙在西南局工作时提出建设。大礼堂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由中心礼堂、南楼、北楼和东楼组成。大礼堂高65米,主体建筑采用重檐圆攥尖顶,配以重檐携山式屋顶,其中重檐圆攥尖顶是钢木结构(其他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当时最大的钢跨穹顶,主楼部分以贴金的旋子彩绘装饰,华丽壮观。
大礼堂总长度达两百米,主楼两边是南楼和北楼(东楼在主体后面),北楼和南楼对称,是廊柱式长楼,三楼一底,装饰旋子彩绘(非贴金),下有三层虚弥座。大礼堂整个建筑由大红柱子,汉白玉栏杆,绿色琉璃瓦和黄墙组成,雄伟壮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个大礼堂的总设计师张家德因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批斗,在经历屈辱和痛苦后于1982年逝世。一位建筑大师,带着遗憾、带着创痛、带着未尽的梦想,骑鹤远去了。在他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山城重庆,巍峨壮丽的人民大礼堂成了他永远的丰碑。
4、变迁的民生路235号
重庆市渝中区的民生路上有20世纪三十年代建立的新华日报社,百年建筑天主教堂若瑟堂,但更为吸引大家关注的是四度更名、见证四个时代传奇的民生路235号。这是一段生长了近一个世纪的重庆史。
抗战时期:援华美军招待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援华美军招待所建成,此后蒋介石夫妇在此多次宴请美国大使赫尔利、英国大使高斯、苏联大使潘友新等各国驻华使节。
1945年更名为:胜利大厦
抗战胜利后易名为“胜利大厦”。墨西哥大使馆曾经设在这里。1945年12月,为调停国共争端,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渝,国民党当局在此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
新中国成立后,胜利大厦作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招待所,接待了无数知名党政军干部和爱国人士。 1951年,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曾在此设宴款待前往北京和平谈判的西藏代表团。
1956年更名为:重庆宾馆
作为重庆首家涉外饭店,重庆宾馆是接待外宾、归国华侨和举办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2007:原重宾建筑拆除,规划重建。
2014年:传承近百年历史文脉的海航保利国际中心巍然面世。
海航保利国际中心建筑造型亮点是:主体外立面呈椭圆式,配以金属饰面、大玻璃落地窗,在塔楼侧面形成大拇指形状,称为“山城拇指”,从嘉陵江仰望如巨大的瀑布从山顶飞泻而下。
这座“山城拇指”不辜负时代的期待,电梯从1楼到顶楼仅48秒,彰显着重庆的现代化和迈向全球商务的步伐,成为重庆CBD新地标,由国内的海航地产完整持有国际超豪华甲级写字楼、高档餐娱休闲商业,加上铂金JW万豪五星级酒店。这座大楼成为天际线的靓丽风景、重庆最亮眼的标志性建筑,现在里面入驻的大部分都是落户重庆的外资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大楼允许提前预约的市民到楼顶300米高空360度全景俯瞰全重庆,每次登顶都能让人壮怀心阔,对重庆热爱的豪情会油然而生。
这是一块代言城市的土地,一块充满城市梦想的土地,祝愿这些传世建筑更加熠熠生辉,为每一个人亲近它的人带来幸福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