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平,字十耳,生于福建漳州,现居北京。记者近日在贝晶马球俱乐部园区内的“五孚堂水墨书院”专访了林跃平,在观者看来,林跃平擅跨界,喜交友,甚至国内知名一线明星多拜师于他。可能,一切荣誉的背后应该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形象,其实不然,近日,刚过而立之年的林跃平,面色和蔼,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讲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之旅:
灵动的个性展示故事性钟馗
记者:林老师你好,现在外界称呼您为中国当代第一钟馗,您是如何评价这个头衔的,镇宅圣君钟馗的的魅力来自哪里?
林跃平:是这样,这个头衔其实也是媒体给我的,我很感谢媒体给我这个头衔,很多人说起会偏江湖。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提醒。正因如此后来我了解到,原因基于几点:第一,中国绘画历史上以钟馗为专题来创作我是第一个,目前为止少说千余幅;第二,附于钟馗多面故事性,钟馗故事很丰富,他不仅是抓鬼,辟邪,保平安,我还结合当下社会现象衍生了很多趣味性调侃,让他更有时代的鲜活感;第三:社会需求性。任何一个创作题材都有社会需要性。而我研究钟馗历史,各朝各代钟馗的盛行原因,老百姓对他的精神需求,使得钟馗这个神具有 了人性,承载着人更多的美好期望。所以说这不是画家一厢情愿,愿意画这个就画。而是社会的需要,钟馗在历史上数次的出现都是人们的心里需要,需要这种心灵抚慰,心里暗示。中国的风水学,它其实是一种潜在暗示风水学,它要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思,有所不思,所以钟馗的真正功能,魅力在于,可以影响到整个人的情怀。所谓正气,它是一种气息,是一种由心往外绽放的感觉,一种持续渐进的修为。所以钟馗,只是个符号,是代表正能量的一个说明词。
记者:在您创作这么多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种灵动的个性,这种个性是怎样去养成的?
我觉得这个不是靠人刻意去培养的东西。应该是这样,父母亲给了你肉体之后,有一部是遗传基因也好,地方的灵气也好,但我觉得,后天的成长主要影响的是个人修为,你的喜好决定你选择的兴趣方向。很幸运,我本无拘无束,一直以来的成长、生活没有受过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因为艺术家最需要的就是没有约束,时刻自由迸发的思想,艺术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的全部,因此,我会没有界限的去做这件事情。
又旧又新 给中国文化找出路
记者:林老师从您展示的这些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工笔画和大写意的结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您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
林:中国画这几百年来,一直在讲创新,当代这一百年,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实验,中国画面临创新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比如,很多人他们都在全盘西化,整个是拿来主义,在历史里,在国际收藏家的眼中这些是没有地位的。因为正观历史,真正的创新一定具备我们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语言。留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是怎么样的民族性,在本土艺术根基上去对接国际性语言,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又旧又新”,所谓“旧”就是根直于传统,“新”就是具有国际性。比如古画,有些放在家里不一定好看,因为古时的居住环境跟现代环境不同,那么,艺术如何跟家的互动?这就面临着包容时尚,拿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又旧又新,即东方元素,国际表现。这才是中国文化未来的出路。
捕捉领导 用敏感度引领前行
记者:林老师你好,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会有一些不同形式的突破,那您最终的一些目标是什么?有没有一些规划?
林:每个艺术家,对自己被定性在某个点上,大都会又喜又忧。因为艺术家跟画匠决然不同,画匠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个题材,为一个题材去努力,我觉得艺术家他会随着他的情绪灵感或者生活的感悟会产生新的想法,艺术家就是把这种想法快速捕捉,表现出来。艺术家到一定程度所展现的就是这种敏感度和捕捉能力。我觉得艺术家需要的不是题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艺术经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追随,其实艺术家要完成的是人跟艺术的磨合。比如说,我的心,我的角度是传统的,至于我画什么题材,怎么画,这是随着我的心摸索的。一个艺术家到最后是比知识量和敏感度,它围绕一个人一个主方向去寻找。人的全方位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画什么都是在画自己,古人会用个人修养去比艺术,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你会因为积累积淀去展示你自己的东西,你会发现其实那些都是在变现这个艺术家个人的一个角度,一个思考方式,对未来的前瞻性也是这样。一个人如何去完成从传统水墨到新水墨,最重要的就是感受方向,新水墨这样的方向,其实没有新旧之别,最主要是“方向”。因为最后这个方向,一定是既具备民族性,又具备国际性,这个是我在考虑的问题。
用开阔的心拥抱爱人和世界
记者:在您眼中您是如何看待林老师本人和他创作的艺术作品?
王英(林跃平爱人,五孚堂水墨书院执行馆长):我觉得他是一个思维特别活跃,很有想法的一个艺术家。因为他本身对于传统中国水墨画的体验是从小就开始涉足的,一直到这些年的新水墨创作。他对中国水墨画这个体系一直是很深度挖掘的,在这之上他一直探索、试图做一些创新。在漫长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里找到一个新的突破,我觉得他很勇敢,象一个艺术角斗士!近两年他创作的新水墨曾两次入展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这对他的创新也是莫大的鼓励!对于他的绘画作品,我觉得他不满足于自己只是某一类型的画家,他很注重自己全方位的发展,从中国传统画涉及的人物,山水花鸟,还有篆刻,书法以及他做的突破:想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尝试新水墨的创作,这也说明他的艺术创作是很有张力的,而且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艺术家,很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林老师跟其他艺术家的区别的?
王英(林跃平爱人,五孚堂水墨书院执行馆长)我觉得区别首先是人的个体,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是画家,不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他一直有一种开阔的心,他可以包容很多不同于他的东西,他非常注重自己在非专业领域的交流,而且他长期保持一种很公益很分享的心态,并影响了周围很多的朋友,我觉得这方面他很有自己的人生态度。
林跃平,字十耳,号五孚堂。1976年生于福建漳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居北京。中国当代大写意水墨画家,代表作是写意钟馗、罗汉,擅长书法、篆刻和诗词歌赋创作,作品体现出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和谐统一,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多次获全国奖,作品曾入选“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亚洲水墨艺术双年展、全国第三届造型艺术大展及第三届草书全国大展等。作品还被全国政协、文化部、钓鱼台国宾馆、北戴河国家主席会客厅、韩中交流协会、新西兰邓里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五孚堂水墨书院院长、北京新水墨意象馆创始馆长、策展人。
全国政协“和谐中国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之“十大创新人物”、“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有《林跃平•钟馗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林跃平大写意钟馗精品(钟馗画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荣宝斋水墨时态•林跃平》(荣宝斋出版社)、中国画范本丛书《林跃平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等作品集。在北京、天津、等地成立林跃平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