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德化瓷长期以外销为主,2011年出口贸易额近90亿元。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德化瓷器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中外客商。
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中国瓷都·德化”的品牌战略,并在全国设立“德化瓷”营销中心。同年,郭双霞辞掉了幼儿园园长工作,与儿子陈德龙经营中国瓷都·北京营销中心 —— 北京中德兴达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是唯一获得“优秀会员企业”殊荣的德化在京企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1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相同生日,经营的产品是“China”,亦与祖国同名。这份荣誉注定了公司与郭双霞将走出一条精彩而幸福的道路。
白如凝脂 素犹积雪
德化陶瓷瓷质致密,胎釉纯白,以洁润滑腻、如脂似玉、晶莹剔透的独特质地和温润洁净、雅致精巧的形象深入人心。
德化生产的窑变釉因偶然而成,窑变后释放出的图案千姿百态,精巧别致,布满冰片状、雪花状、松针状图案的艺术品意境深远,浑然天成,每件窑变釉都具有“入窑一色,出窑千彩”的艺术效果。
自古以来,德化瓷便受到中外客商的喜爱。千年以前,德化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做陶,至明代,德化的陶瓷业已相当成熟兴旺。“好几位陶瓷大师都出自德化,他们的作品也被国内外的博物馆收藏,像何朝宗的观音、达摩等佛像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外国人盛赞德化瓷鬼斧神工。”郭双霞介绍道。
因为德化瓷一直以外销为主,内销市场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郭双霞看准了这样的商机,毅然投身其中。随着国内市场的需求逐步增长,德化瓷的内销市场也日渐升温,尤其是德化的艺术瓷,更深受国内各界的推崇。
承载文化 传递幸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陶瓷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化瓷白如玉,薄如纸,润如玉,透如绢,声如磬,明如镜,不仅是馈赠的上品,更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
“德化人自小在山间玩耍,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优质的陶土中,德化人用自己的智慧让陶瓷成为艺术瑰宝,创造着属于德化,更属于中国的文化。”郭双霞已将陶瓷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在她眼中,用与瓷同音的“慈”来形容德化人民最为贴切,质朴善良的德化人用陶瓷艺术品为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已过不惑之年的郭双霞早已衣食无忧,但喜欢工艺品的天性使她与德化瓷结缘,并且不离不弃。“最初,我也是个门外汉,连瓷器怎么摆都不懂。在向大师们请教的过程中,我不断了解和熟悉陶瓷,今天,陶瓷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郭双霞每天都要亲自擦拭店里的每一件瓷器,她用这种方式与德化瓷交流,那份虔诚令人感动。每擦拭一件她都想:这一件摆放在哪里才符合它的身份?日复一日,在郭双霞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疲倦和劳累,感恩和幸福是永恒的主题。
诚信经营 口碑营销
在市场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总显得势单力薄,这很适合初涉德化瓷贸易的郭双霞。但她一直坚持着“诚信、质优、价良”的经营理念,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品质通过朋友间的口碑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严格的质量保证是企业诚信度的基础。“每次收货我都会逐件检查,绝不放过一点瑕疵,大到价格不菲的艺术品,小到一个杯子,只要发现问题,我就要求生产商调换,绝不允许残次品流入市场。”郭双霞说。
如今,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只需客户打一个电话,郭双霞就会带上精挑细选的瓷器送上门,很多时候,为满足对方需求带去的备选瓷器也被客户留下了。
郭双霞认真分析每位客户的爱好和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推荐不同的产品。“外国客人特别欣赏中国文化,我们就推荐小巧玲珑,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礼品,像如意、葫芦等白瓷工艺品;国内客人更喜欢红色、彩色和窑变釉艺术品。”
郭双霞的真诚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赢得了生产商的认可。这让郭双霞能在第一时间拿到物美价廉的新品,“陶瓷的制作工人很辛苦,天气热不能做,天气凉也不能做,比较而言我们做营销的相对轻松,应该互相体谅。”郭双霞说。
体验陶瓷 感受创新
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五行”的文化,金木水火土相互交融。这种交融,体现在精准娴熟的烧制过程中,其中,对温度的控制最为重要。目前,德化瓷的烧制已经从土窑发展到电炉,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能更好地控制关键环节的精准度。德化的陶瓷人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新产品 —— 自生釉。
“正是由于陶瓷的工艺相当传统和古老,所以才更要创新,像‘捏’的传统工艺,工人们娴熟的技巧完全靠老师傅们的传授,在‘传帮带’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入时代的理念,推动德化瓷工艺和设计的发展。”既传统又现代,古朴与时尚相结合的德化瓷让郭双霞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从唐代的青瓷、明代的“象牙白”,到清代的青花瓷、五彩瓷,德化瓷在发展中保持精、巧、洁、薄、透的传统风格,与此同时,西方艺术元素已融入到德化瓷的创作中。
郭双霞希望借助德化瓷这朵艺术品中的奇葩,给人们带去一丝丝温润、细腻和精巧,为人们日渐浮躁的生活增添一份内心的祥和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