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登网现场图文报道,今天的主题是关于过错的问题。过有有心和无心之分,即《弟子规》中所说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即是说,无心之过是为错,有心之过是为恶,但不管无心还是有心均需予以修正,因为,它终归是过。过如果改了就等于没有过;如果不改,想方设法掩饰错误,找借口或推诿,反而过加一等,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是没有半点好处的。人生如登山,在沿途除了有美丽的鲜花,清澈的山泉,优美的景色外,还面临荆棘、悬崖和巨石。如果明知前面有荆棘非得要穿行,必然会划伤皮肤;看到巨石就望而却步,调头回去必然是下坡路;对悬崖视而不见,将会有掉入万丈深渊的危害。这些荆棘、巨石、悬崖就像是人生旅途中的过错,如果我们能正确面对它,就能走得稳,走得快,就能顺利地到达峰顶。
上海斌心民办学校董事长傅建清先生解读《弟子规》
古人对过有很多论述,孔子说:“过而改之,是不过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曾参说:“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王阳明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小时候有痴迷于下象棋的习惯,每次下棋都忘记做功课,父亲多次劝阻无果。有一天,在父亲劝告无效的情况下,脾气终于爆发,他将象棋扔进了河里。父亲生气的举动对小阳明内心震撼非常大,他幡然醒悟,对之前的做法悔恨难当,表示要发愤读书,立志成才。他为此写了一首诗,以示痛改前非,“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于是,王阳明开始潜心治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之所能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有“过能改”的品德。
我们当中的某些同学经常被老师找去说话,让老师着急,让父母担忧,这些同学就没能做到“过能改”,俗话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如果小错不改就会累积成大错,有朝一日很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样,犯了错误去掩饰,去推诿,这样就会“增一辜”,让你的错误更加严重,对你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比如,有同学说脏话,老师当面指出,他转眼就不承认,他认为话是无形的,反正你也找不到我的证据,所以变得理直气壮;有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一些同学总是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完全没有“反求诸己”的思想;有同学一时糊涂顺手牵羊,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老师在帮助他时还百般抵赖,试想,忐忑中的你这次侥幸成功,就意味着你下次会心安理得地去“拿”别人的东西了。这些都是掩饰自己错误的一种表现,也许你对自己的错误掩饰得天衣无缝,也许你逃过了这次犯错的处罚,但你内心无法坦荡,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不但会常犯错误,甚至是常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你对犯错便习以为常了;有朝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已越走越远,以至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毛主席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未出生的人,一种是死了的人。”因此,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只有做到“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才能“德日进,过日少”,才能健康成长,最终攀上人生的巅峰。(中国健康产业第一门户世登网图文报道)